科技金融、金融创新支持、两个反思……第六届外滩峰会专家声音先听为快
9月5日,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在上海开幕。在以“构建可持续科技金融体系”为主题的研讨环节,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尹艳林,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长、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陈文辉,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,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张为忠,国泰君安证券总裁李俊杰等嘉宾发表看法和建议。
当今世界,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,呈现出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,所以金融对创新的支持正在向创新的前端延伸。应发挥银行支持科学技术创新的“主力军”作用:
一是要加快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,利用区块链、大数据等金融科学技术手段,提升对科技公司的风险评估和金融服务能力。
二是要积极发展投贷联动模式,突破传统的单一信贷模式,开展“内外结合”的投贷联动业务。
五是完善银行信贷的监督管理体系,要给予银行支持科学技术创新更高的风险容忍度,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。
一是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,而金融在科学技术创新产业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二是金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种支持工具,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,做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。
三是股权互助基金是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化的一项制度性安排,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,完善长期资本投早、投小、投长期、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。
四是股权投资基金需确保长期投资、通畅退出渠道,形成“募投管退”全链条闭环高效运行。也就是说,股权投资基金制度要实现很好的运行,必须要把“募投管退”的全链条做好,特别是前面的“募”和后面的“退”,这就需要有长期资金、耐心资本,要全力发展养老保险、长期寿险,一方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,另一方面让长期资本供给有一个制度上的保障。
五是以股权互助基金为核心,构建“股贷债保”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,股权互助基金在科学技术创新成长的早期,特别是从“0”到“1”的过程中,始终处于主导的地位。
大国崛起需要科技崛起,科技崛起必须利用金融,而金融的发展必须以科技金融作为边际增长点。在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要重点沿着两个路径进行反思:
一是将金融与科创两条线进行匹配耦合,需要反思科学技术创新到底有哪些环节需要金融支持。从科学技术创新的“四链”来看,当前我国在基础研发、关键人才的投入相对不足;对高等院校的经费投入相对较少,对复合型人才、高水平人才的培养投入不足。
二是金融如何匹配科创企业的需求。我国有很多金融工具,包括开发性金融、政策性金融、地方投融资平台、地方产业基金、投资基金等,因此要搞清楚,这么多金融工具到底要“开哪把锁”?在构建科创体系的过程中,要发挥政府和市场“两只手”的作用,并进行系统布局。
金融如何配合各种类型的市场主体,供血并形成造血能力最重要。过去银行发展依靠的是“旧三角”,即“基建—房地产—金融”,这一模式做得顺风顺水,也享受到了时代发展的红利。现在“新三角”已然浮现,即“科技—产业—金融”。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金融要有造血功能,不仅提供资金支持,还要贡献智力。现在很多科技公司对金融服务的实效要求很高,服务的周期也较长,同时也要求金融服务的专业性更强。银行要真正跟上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的步伐,更好为科技公司服务。
一是能比较专业地精准地匹配不一样的行业、不同阶段的科技公司提供全链条的综合服务。
二是在专业性的基础上,做到投资和融资相协调,有更多的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,形成畅通的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模式,由此做到可持续。
三是金融行业的不同业态之间,银、政、保各个行业大家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创金融生态,主动融入科创平台,成为科创生态的一部分,由此能够提供更专业、更可持续的投资、贷款等服务。